9月10日,著名越剧前辈许瑞春,告别深爱的越剧,驾鹤西去。
大家自发地在各种媒体发文悼念。
越剧博物馆熟识的许老师,是淡然、爽朗的。
记得2010年3月3日,我们去她家拜访时,她讲起百年后的事情,表示“不想大张旗鼓,只要安静地离开“,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静静地送别她老人家——
再回文明舞台
1947年许瑞春在上海
1922年1月,许瑞春出生在浙江省嵊州市。
1933年,文明舞台科班在湖塘沿村的三官堂开班,许瑞春欣然入科,学习老生。在师傅魏学全的悉心教导下,她与任伯棠、章丹桂、任鸿飞等20多个姐妹一起,迅速成长。其中,她和任伯棠成为了著名老生,任鸿飞和章丹桂分别成了优秀的丑角和小生。
花开沪上
1947年许瑞春(中)和陆锦花(后)、王爱勤(左一)、金雅楼在上海
1937年,开满鲜花的5月,15岁的许瑞春带着少女的憧憬,来到上海,加入了素凤舞台,老闸大戏院成了她首秀的舞台。
许瑞春是一个好强上进的人。
在上海演出的经历,让她明白,要有成就必须自身过硬。因此,除了演出,她一直积极努力。于是,她组建的瑞春剧团在金门戏院演出了开炮戏,金雅楼、李慧琴等好姐妹不但加盟其中,而且让剧团扬名上海滩。
北上西安
1956年1月4日上海越剧院欢送新新越剧团支援西北时,袁雪芬与尹桂芳、高剑琳、许瑞春、范瑞娟、张桂凤、张云霞、徐天红等合影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许瑞春和迎来新生的越剧姐妹们一起参加了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越剧事业之中。以头肩老生的身份,先后加入少壮越剧团、文宣越剧团、文化越剧团等剧团演出。
1956年1月,响应党和政府支援内地文化建设的号召,作为副团长与团长高剑琳一起,率领新新越剧团支援到西安市,成立西安市越剧团。
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对来自南方的越剧,非常呵护和照顾,让许瑞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她不但让西安市越剧团获得了不错的业绩,也让自己获得了满满的成就。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她的《屈原》靳尚大夫获表演三等奖;陕西省参加西北五省戏曲会演上,因成功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祝公远获表演一等奖;西安市现代戏汇演中,主演《杨立贝》获演出一等奖。此外,她还被评为陕西省及西安市先进工作者、西安市三八红旗手,出任西安市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西安市六、七届政协常委。
最佳“活包公”
1953年许瑞春在《秦香莲》中饰包拯剧照
对于演员来讲,观众的掌声和口碑是最好的肯定。
许瑞春有很拿手好戏,但最著名的还是《秦香莲》。
这出戏,1952年上演于上海永安剧场,许瑞春在戏扮演的包拯,纯熟老到,一出场就点燃了观众的激情,被观众美称为“活包公”。后来,这出戏被众多兄弟剧团、剧种搬演、移植。还曾为朝鲜国立古典艺术剧院访华代表团作专场演出。
一路走好
2010年许瑞春在越剧博物馆镜头中爽朗地笑着
2010年3月3日,越剧博物馆专程赴西安拜访许瑞春老师。
那天下午,老师早早地就等在家里,还为我们准备很多西安小点心。老师和我们说了很多她和姐妹们学戏、演戏的事情,我看到,老师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过去,年轻的时候,姐妹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演戏,有开心的时候,也有吵闹的时候,可惜,姐妹们走的走了,远的也见不到了,好想她们……”
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许瑞春老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与先走一步的姐妹们重新相聚在天堂。
相聚的路上,希望您能带着我们的祝愿:一路走好!
1979年许瑞春(右一)与张茵、高剑琳等在苏州
许瑞春舞台形象精选
1950年许瑞春在《候门如海》中饰马勤剧照
1952年许瑞春主演《山河春晓》剧照
1957年许瑞春在《宝莲灯》饰刘彦昌剧照
1979年许瑞春在《琼宫恋》饰王炳剧照
1980年许瑞春在《状元打更》中饰王进剧照
上一篇:今天,带你去芳华~~
下一篇:今天,打卡——南京越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