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我眼中的越美中华

日期:08-19  点击:118  属于:最强音


mmexport1566261220614.jpg


前晚,永联杯·越美中华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所有比赛结束,以“越美中华追梦青春”为主旨的这次活动,可以用圆满来定义。作为越剧界献给建国70周年的一份厚礼,6月28日大汇演新闻发布会举行,公布了大赛赛制。之后的两个多月里,来自全国各级越剧团的选手们,经过首轮汇演、晋级竞演、终级竞演等环节,其中越秀组前10名和越蕾组前16名均荣获“金艺奖”(即金奖);其他晋级终极竞演的选手均荣获“佳艺奖”(即银奖)。纵观整个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mmexport1566261216889.jpg

吴琼  金艺奖获得者  嵊州市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  



爱国的越剧人 

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越剧不会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和今天剧种的地位。在祖国的戏曲大家族中,天生丽质的“小妹妹”越剧,赶上了大好机遇,在党的关怀下,越剧人自身的翻身感、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唱响了献给祖国70周年的赞歌。

 齐心的越剧人

我国的戏曲种类丰富,观众有极强的“选择性”和“排他性”。越剧却跨越了地域,突破了语言,香飘祖国的大江南北。来自江浙沪闽等24家专业院团和艺术学校的近200名青年演员参加了此次竞赛汇演,其中越秀组80人,均为25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新蕾组116人,均为25周岁以下,参与竞技的演员及院团均创下历届越剧赛事之最。


mmexport1566261213878.jpg

肖龙  金艺奖获得者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学生(现为嵊州市越剧团演员)

    

创新的越剧人

本次汇演继承了前辈敢于实践、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越剧精神,采用团队对抗的方式一较风采,发扬越剧界一贯的团结拼搏,合作奋进的作风、全程汇演竞赛采用“台网联动”的传播方式全程直播,既稳固了原有的老观众群,又吸纳了年轻的爱越族。新时代、新媒体、新传播,这是越剧重新走向辉煌、走向繁盛的必由之路。

活力的越剧人

本次竞赛也是新时代越剧最年轻一代的大展演、大比武。不但越剧各大流派均有青年演员涌现,而且生旦净丑人才辈出,特别可喜的是,老生、老旦、小丑、大花脸行当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苗子,以往的“行当偏食”问题有了卓有成效的改观,说明业界认识到了行当的偏食或者说行当的不健全,是影响剧种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mmexport1566261210738.jpg

 潘锡丹  金艺奖获得者  上海越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mmexport1566261206489.jpg

王炜佳 金艺奖获得者  浙江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 

  

青春的越剧人

新时代促进了新人辈出,两个年龄段,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在25岁以上组的竞赛中,浙江越剧优势明显,实力雄厚。李云霄、王静、吴琼等演员基本功扎实,唱做俱佳,表演感情充沛,分寸把握得当,人物拿捏准确,舞台上情绪和技术掌控自若,特别是男演员王炜佳、潘凯成等都是优秀的难得的“男宝贝”,嗓子好、扮相好、表演好,文武兼备。

男演员唱越剧很不容易,尤其是唱功,如果这一关不解决,今后的艺术道路就难以继续,但王炜佳和潘凯成为男生唱越剧树立了榜样。优秀的青年越剧人继承了前辈爱戏敢拼的精神,赛场上涌现了很多令人泪目的场景,比如嵊州市越剧团的优秀老旦演员俞巧萍临阵骨折,痛失比赛,但全团上下没有气馁,依然顶着压力继续前行,赛出了水平,赛出了越乡人的风范。

25岁以下的新蕾组真可谓小荷尖尖已露角,上海、浙江新蕾云集。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王肖龙和上海越剧院的男小生张杨凯男令人瞩目。王肖龙扮相俊美,嗓音醇厚,表演松紧得当,基本功扎实,一出场就能抓住观众,眼前焕然一亮,气场有范儿,一鸣惊人。男小生张杨凯男,颜值担当,唱腔稳实,韵味浓郁。



mmexport1566261232155.jpg

潇烨 佳艺奖获得者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学生 (现为嵊州市越剧团演员)

    

思辨的越剧人

我们说从比赛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比赛的意义和价值。演出中我感觉到了流派继承的忧患。

流派继承由流派唱腔和流派剧目。有的新创剧目唱腔创作中流派的特征不足,材料不够,年轻演员唱法欠缺,流派韵味严重缺失。从整体来看,扬短避长了,丢失了我们越剧最为擅长的演唱和抒情。越剧就是以唱为主的剧种,以唱感人,但这次汇演比赛中,年轻选手,当然这应该归责于她们的老师和学校,炫技成分偏重,似有一改越剧姓“越”之势。本次比赛中感觉剧目单一,《醉画》等一批从兄弟剧种移植改编的剧目成了本次比赛的标配,纯粹的拿来主义,感觉模式枯燥,越剧+昆曲的标签剧目,这种没有越剧化的剧目怎么能成为真正的越剧,观众怎么能适应,拿来主义必须要消化、融化、完全越化,才是越剧。

流派艺术是越剧的灵魂,其中流派唱腔的独创性最强,影响性最大。流派是剧种发展成就高峰的标志,流派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形成先后之说,更没有“局限性”之论。一个成功的艺术团队,有天赋的艺术人才,恰恰就能用“再创造”去弥补、完善这一所谓的被认为的“局限”,这才是真实的艺术和价值所在。就当前来看,加强流派的保护,确保流派的原汁原味的继承,高标准地培养流派的接班人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行当齐全”是今后再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加重老生、老旦、小丑和花脸的戏码,给这些行当的演员压担子,每一次的大赛均会涌现出这些行当的好苗子,但总是好景不长,因为没有戏演,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奔头,看不到前景,改行的,做永久性龙套的,造成了孩子都不愿意去学这些行当,学校培养出来,也只是为了应付比赛,比赛结束,一切结束,周而复始,“割韭菜”,一茬又一茬,恶性循环。



mmexport1566261236177.jpg

钱世颖  佳艺奖获得者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 
    

流派没有大小之说,剧团也无大小之分,所谓的大剧团,无非是创作力量稍加雄厚,艺术底子相对比较厚实,艺人的眼界决定了其艺术的境界。是做艺术上的工匠呢,还是做艺术上的势利眼呢?心胸决定了格局,格局决定了未来。

戏曲既然区分了生旦净末丑行当,那么越剧也应该以行当来划分比赛,将会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可以分小生组、旦角组、老生组、小丑组、花脸组,即便是小丑和花脸人数少,可以归类一组。在年龄和编制上可以进一步划分,比如将剧团的演员和艺校的学生分开来比,剧团与剧团比,学生与学生比,这样相对公平。学生既然能被选拔出来参加比赛,那一定是学校里的尖子,但是学生毕竟没有舞台实践的经验,经历大赛难免会出现紧张,所以很吃亏。应该统一现场乐队伴奏。现在有的用伴奏MD,有的用现场伴奏,显得不统一,用伴奏带的个别选手明显在演唱和表演上是在迎合节奏,尤其是清板,影响了水平的发挥。演员和伴奏的关系相伴相生,属于相互渗透,相互激发,相互影响。

越美中华,追梦青春。最美的青春诠释最美的越剧,不变之心坚守越剧,敬畏之心继承越剧,匠人之心铸就越剧。越美中华,中华之美。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