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妈妈:上世纪60年代在祖国支援边疆的召唤下,您告别了繁华的大上海,意气风发地随剧团来到了荒凉的大西北,让越剧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生根开花,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您,仍发挥着余热,精心指导爱越小站的成员们,为传承越剧无私奉献着。“这是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越剧团小生演员滕美玲老师的女儿,看完“越美新疆——越剧走进新疆主题展演”之后的一段激动留言。
今天,我们将带着您走进新疆,探访这个远离越剧诞生地,与诞生地有着无法割断的情愫的大美之地,还原新疆越剧的真相。
新疆越剧不容易
60年前,浙江宁波越剧二团在新疆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越剧团。当年艰苦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
滕美玲
滕美玲作为新疆老一代越剧演员,如今依然是越剧在新疆传承的重要骨干。1963年3月,滕美玲16岁,把美丽一起带到了新疆,成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越剧团的优秀小生,她在新疆越剧团的常驻演出剧场——和平剧场,奉献了人生最精华的岁月。56年后的9月,同样的剧场,不同的演出人,不同的观众群,让滕美玲感慨万千说:“别看这里现在是乌鲁木齐市的繁华地段,我们演出那个时候可都是烂泥地,条件非常恶劣,可以说是‘雪满地,风漫天,寒冬腊月又一年’我们都在问自己‘这长长的日子怎么过?’”。
但是,艰苦的环境锻炼了兵团越剧人的意志,滕老师和她的团友们,坚持了下来,正是这样的坚持,才使越剧之花在远离故乡的西北边陲盛开结果。
1959年7月宁波市欢送
越剧二团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宁波中山公园留念
第一代新疆越剧人花旦演员潘瑞莲老师依然活跃在宁波的越剧界,传播越剧艺术,有时即兴还会表演,她表演的《孔雀东南飞•惜别离》,身段讲究,依稀可见年轻时的风采。据资料记载,兵团越剧团一年中有大半年在新疆各地巡回演出。他们冒风雪,迎狂沙,穿着军大衣,坐着大篷车,打着铺盖卷,用布缦围起来化妆、穿服装,用服装多余的布料制成头巾,穿梭南疆、北疆、东疆,用他们的青春和美丽,浇灌着新疆越剧之花。
有一次在阿克苏演出,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现有青蛙钻进了被窝,同伴们都吓坏了。时间长了,这类青蛙事件就习以为常了。艰苦的岁月不愿再回首,我要心情好,身体好,我要感谢党,在党的领导下,新疆越来越美丽,我要珍惜今天的夕阳红。
新疆越剧不简单
2008年,乌鲁木齐文化宫瑞美越剧社吸纳乌鲁木齐企事业干部、中青年职员等越剧爱好者成立了。2017年,中国越剧戏迷网爱越小站•新疆站成立,杭瑞玲出任站长。
爱越小站•新疆站站长:杭瑞玲
杭站长的真心话:没有众人拾柴,就没有爱越小站·新疆小站如此高的火焰。进来的新人,我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开蒙教授,从一张白纸,到能演会唱,秋冬春夏从不间断。当然还离不开老前辈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在爱越小站·新疆站,有这些人,值得大家记住——李晓玲、张仁理原新疆文工团老师,他们不计名利一心为了小站的壮大;徐大英和孟超,站里的两个“男宝贝”,一文一武,后起之秀;王玲珍、南素燕、邢晓玲、姚美霞、刘惠芬、陈玉娟、王慧和等一群90后,最年轻的李敏等都已经成为了新疆爱越小站艺术骨干............
他们把自己的热情全部融入到了新疆站,正如徐大英说的:“新疆的越剧,历经前辈们的移植栽培,杭站长十年的苦心经营,李晓玲老师的默默陪伴,滕美玲老师的点化开拨,兄弟姐妹们的初心坚守,才成就了今天,60年之后新疆崭新的越剧”。
新疆越剧不平凡
爱越小站·新疆站不忘初心,爱越、唱越、演越、传越,继续在天山脚下传承越剧艺术。他们下部队、进社区、走企业,还到过石河子和阿拉山口,为群众、为战士、为边关,进行公义演出,受到广泛的好评和赞扬。他们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攻关补缺,每年都有成员自费赴越剧的发源地——浙江嵊州越剧学院学习培训,加强越剧业务的训练,力求正规化、规范化、专业化。
千练不如一演,新疆爱越小站主动走出去。武汉、合肥、苏州都留下了新疆爱越人的风采。与各商会联谊,让商会的江浙沪籍人士在西域都能听到乡音,聊解了乡思之情,在当地积极参与演出本疆本土的各类文艺演出,扩大了新时期越剧在新疆文艺舞台的存在感和知名度。新疆站已能独立并较高质量地演出越剧传统剧目30多出,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新疆,女子越剧与男女合演同步发展,并蒂开花。
爱越小站•新疆站表演《沙漠王子》
新疆越剧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新时代,新疆越剧人沿着当年老一辈们走过的越剧之路,在新时代的越剧旗帜——中国越剧戏迷网感召下,齐心协力,与新时代越剧的明灯——全国各爱越小站,继往开来,在爱越路上一如既往,不忘初心,为传承、传播、传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越剧,唱响经典,用我们共同的越剧之情,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