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老师坚信艺海无边勤作舟——勤看、勤学、勤练。这个对我们后辈启发很大。 ——史济华
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敬爱的王文娟老师离我们而去了,但是她塑造的众多精彩的艺术形象,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她的事业观、责任感以及励志精神将激励我们后辈为越剧事业勇往直前。
2006年王文娟老师在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文娟艺术回顾展”上
因为同在上海越剧院,王文娟老师提携我演出过好多戏。
她从嵊州到上海来,是她的表姐把她领到上海的。虽然表姐竺素娥是著名演员,但是没有时间教她。其实,那个时候师傅都不太教徒弟,主要是靠自己去“偷戏”。
于是,王文娟老师每天在老师们演出的时候,在侧幕旁边偷偷地看。有的时候还要挨骂,所以要偷偷地学,我们叫“偷师”,多看、多记,之后再学。
大家常说“艺海无边苦作舟”,王文娟老师把这“苦”字改成了勤劳的“勤”字,因此,她对学生的经常说“艺海无边勤作舟”,她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勤看、勤学,还有勤练。
我举个例子。玉兰剧团参加抗美援朝回来后,移植了朝鲜的民间故事《春香传》。为了演好春香,王文娟老师专门学了朝鲜舞,在演出时,这段朝鲜舞跳得惟妙惟肖,气质、韵律都掌握得相当好,连朝鲜人都认为她是朝鲜人。
记得1960年我们到广州、深圳及香港演出时,我再次感受到了王老师的敬业和勤勉。
王老师的《追鱼》因为很精彩,1959年被拍摄了电影,广受喝彩。
在广州演出期间,王文娟老师每天和我们青年人一起练功,当时我是20岁,刚刚毕业,而王文娟老师已经是卓有成就的著名演员了。
一天,她对我说:“小史你过来。”
我说:“王老师,您有事儿?”
她说:“我跟你商量个事儿。”
我说:“老师您跟我商量什么?”
王老师回答:“我想对《追鱼》中“三拔鱼鳞”,再加工、提高一下,让它更有层次感。因为这段戏就是表达鲤鱼精的爱,对张珍的爱说她愿意忍受巨大的痛苦,同时要放弃修行多年的道行,这个思想斗争是很激烈的,那么要从动作当中表现出来。”
之后,王老师和我一起研究,一遍遍地讨论,讨论了好几天,她再进行演出加工。
她在戏中用到的“乌龙绞柱”,虽然她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她的“乌龙绞柱”和“鹞子翻身”都做得很好的。
她跟我说:“小史,你先看看我有什么毛病,直接告诉我。”
开始我不敢讲,后来我鼓足勇气说:“老师您这个‘乌龙绞柱’,这只手要掖得再进去一点儿。”
她说:“对对对!这样做了效果更加好了。”
她还非常谦虚地问我:“你再跟我说有什么问题,比如‘鹞子翻身’。”
我说:“老师,您的‘鹞子翻身’有点斜。”
王老师立马说:“你帮我练。”
我就拿着把子,操她的手,帮她练。
她当时已经是享有盛誉的著名演员了,但她还是那么用功、那么谦虚。
1956年王文娟主演《追鱼》剧照
王文娟老师坚信艺海无边勤作舟——勤看、勤学、勤练,包含了老演员的、老前辈的励志和创新精神。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老师们的戏,还要学他们的品德和精神,去为弘扬越剧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