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我们的《越剧记忆——嵊州精华五日游》开游了,我们的旅游宣言是:给我五天,带您穿越百年!
大家都知道,嵊州是越剧诞生地,保留了许许多多故事情节曲折的越剧遗存,因此人们称“嵊州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越剧博物馆。”我是嵊州人,是这个没有围墙的越剧博物馆中的一员,我想问大家:“如果有五天时间,让您畅游嵊州,您会去哪儿呢?可能很多地方您都去过了,但是我相信,这些地方的故事您一定不知道,那么,我想请您跟随我,去五个越剧遗存来个深度精华游——”。
第一游 神奇马塘
“嵊州精华五日游”第一天,准备好了吗,let's go!朋友们,我们第一站是被誉为:越剧前身“落地唱书”的发源地——嵊州市甘霖镇马塘村。
它为什么叫马塘村,会不会与马有关呢说起来还真的与一匹马有关。
据《嵊县地名志》记载,这个村原来叫雅塘村,90%的人姓金。东汉时村里出了一位将军,在一次保护光武帝刘秀的战斗中,战马被敌方砍伤,将军处在危急之中,但是那匹战马没有倒下,抖擞精神,背着将军突出重围,安全后,战马才看了一眼将军后,长鸣一声倒地。后人为纪念这匹义重如山的战马,把村子改称为:马塘村。
在马塘村游玩时,您必须记住这六个字:文化、创新、神奇。
马塘村第一代太公是金让。这个村子,历史上很讲究村民文化素养的培育,供人学习的书房就有3个、祭祀祖先或先贤的祠堂3座、修身养性的寺庙有5座、庵堂3个,徽班(京剧)、绍班、东阳班、新昌高腔、余姚鹦歌班等戏曲演出和辕门、十番、舞狮、高跷、抛菜瓶、叠罗汉、翻表等民间表演,经常在村内上演。这些初等的启蒙教育和民间的文化活动,给了马塘扎实的文化“硬核”。
您可别小看这枚“硬核”,它让马塘人心里有了梦想、有了很多小目标,他们为了实现梦想、达到小目标,就开始了我们现在说的“创新”。
说到创新,这位是一定要介绍给大家的。他叫金其炳,他可是很厉害哦。
19世纪初期,马塘村盛行一中用放牛调、劳动号子等田间小唱,应景现编唱词,边劳作边唱歌的娱乐形式“田头歌唱”,这也是越剧孕育期的原生艺术。
1851年,金其炳把大家唱的“田头歌唱”、和尚唱的宣卷调念佛曲、老祖宗的工尺谱融合起来,弄了句‘四工上合尺’衬着,创造了〔四工合调〕。
1863年,嵊州先遭大旱,后接着又遇大涝,田里几乎颗粒无收。金其炳对他的徒弟们说:“与其饿死,还不如用〔四工合调〕去讨口饭吃。”于是,师徒一行,收拾了几件破衣裳,走出了马塘,走出了嵊州,走出了把“田头歌唱”发展成了“沿门唱书”。
金其炳收过很多徒弟,成就最高的就是金芝堂。
金芝堂,不但创造了〔呤嗄调〕,更把“沿门唱书”提升为具有独特艺术内涵的“走台书”,为日后“落地唱书”曲艺蜕变成为戏曲——越剧,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越剧博物馆珍藏着马塘村唱书艺人金老虎写的关于马塘村与越剧渊源的手稿,详细记载了马塘村从1806年至1990年从事唱书、越剧演出人员的名字、数量及服务的剧团,参加过专业剧团并有成就的共有为178名,其中男艺人104名,女艺人74名。这178位有成就的艺人中,没有一个人留下自己为艺术作出奉献的只字片言,他们希望的是世人记住他们为之奉献了一生的艺术,但是,我们不能将他们淡忘——第一女子科班的主教师傅金荣水,小歌班两大名丑马阿顺和金瑞苗……
今天你去马塘村,一定要从村东边进村,因为那池清塘静静地卧在那里,偶然,有几个脸上写满岁月的、慈祥的老人会和你讲关于神奇马塘的故事。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