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四十五)

日期:08-19  点击:100  属于:直通车


陈震
越剧研究者
每个周末一起阅读——
他的越剧人生

 

IMG_9708.JPG


记得,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健在时,有一家电视台想找他拍广告片,孙先生拒绝了,他很认真地说:“我孙道临这个名字是集体的创造,我要对得起这个集体。”可见孙先生的品格高操。京剧梅兰芳大师,他身边就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智囊团”。每次梅先生的演出,他们从剧目到表演,从服饰到唱腔,乃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远涉重洋京剧出国演出等等,共谋划策,无一不是体现“梅大师”和“智囊团”的艺术结晶。

“新越剧”的奠基人袁雪芬,1942年发起了改革,若不是团结了一批同仁姐妹,若不是重视“先生们”,何以形成改革的大气候?哪来今天越剧的繁荣?回过头来看,在袁雪芬之前,也有前辈们点点滴滴的改良革新,但均没有形成气候,之所以把1942年袁雪芬的改革定位“新越剧”的标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袁雪芬建立了剧务部——编导音舞美演机制。

一出戏拯救了一个剧种——昆曲;一个调发展了一个剧种,就是越剧〔尺调〕的产生,发展了越剧。此话不夸张,1943年11月,袁雪芬演出《香妃》时,受到剧情发展的刺激,一个叫头突然翻高,琴师周宝才先生灵活机动,及时保调保腔,与袁雪芬共同创立了越剧,至今仍是主腔之一的〔尺调〕。越剧众多流派就是在〔尺调〕基础上丰富、形成、发展。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将“袁雪芬精神”更好地继承发展和延续。戚雅仙创立了“合作越剧团”(文革后重建静安越剧团),尊重传统,尊重人才,团结了像表演艺术家毕春芳、陈金莲、魏兰芳、潘笑笑、丁兆丰、水青莲等一批舞台姐妹;剧务部有编剧红枫、傅骏、孙旭;导演金风、李卓云、孔敏;作曲兼主胡贺孝忠等一大批有识之士。一个剧团两大流派一种风格在戏曲界也实属罕见。从“袁雪芬精神”到“合作风格”就是与时俱进的最好的实践真理。

 

mmexport1546044269019.jpg

1947年尹桂芳、竺水招主演《浪荡子》


编剧度身量衣,扬长避短;导演把握表演风格;作曲加以创腔;舞美为整体装饰添彩;乐队伴奏增色相辅,配上有开拓精神的演员,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制约、互为补充,共同建立一个艺术体系“流派”。

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流派”既是剧种代表性唱腔,又是一种精神的表现。尊重历史、尊重集体、使之与时俱进,流派要“流”,不仅流传其唱腔,还要流传其精神。德艺双馨者方为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创始人,真正的德艺双馨者方能成为流派的继承传人。精神源自思想——“污水不流”也。

旧社会,艺人没有社会地位,生活上没有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艺人们政治上翻了身,有了地位,生活上有了坚实的保障,被尊称为“艺术工作者”。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使演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艺术视野,“流派”就是对演员,对该艺术集体创作上的肯定,是尊重知识分子的具体表现。

越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越剧事业还要再发展。新时期下爱越人更需要继承前辈的创新精神、团结精神。创造越剧辉煌的老艺术家们,你们是我心中的偶像,崇敬者;你们是我们整个戏曲事业的骄傲,你们创造了越剧昨天的辉煌,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不会忘记你们身上的坚韧不拔,对事业的忠贞不渝、奉献终身的精神。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