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到大人们谈论越剧,总不免提及“越剧十姐妹”。长大之后了解了越剧,知道了“越剧十姐妹”就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十位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她们如一座座丰碑,高山景行;如一张张响当当、光灿灿的名片,见证了越剧的发展;“越剧十姐妹”是女子越剧的代表,是越剧辉煌时代的代言,是海派文化的创造者之一;是引领世代越剧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一面面旗帜,也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爱越人心中的圣贤伟人。越剧十姐妹就是越剧的精神。
“越剧十姐妹”实现了前辈艺人使剧种在上海立足生根的愿望,奠定了剧种风格的基石,促进了越剧艺术成型,造就了越剧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并使越剧由上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从“越剧十姐妹”开始诞生了越剧的流派,发展壮大了流派;“越剧十姐妹”提升了剧种的品位,巩固了剧种在“江湖”的地位,可以说,今天剧种有仅次于京剧的地位和口碑,就是由于”越剧十姐妹”的打拼。在“越剧十姐妹”的共同努力下,越剧才有了五六十年代的辉煌,才有了八九十年代的复兴蓬勃,才有繁花似锦、群星璀璨的大好局面。“越剧十姐妹”造就并完善了一个令其他地方剧种羡慕的人文和艺术特色,这就是越剧的群像艺术。这种群像艺术不仅有个体的独挡一面的艺术特性,也有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美等多部门通盘合作而形成的剧种审美风格,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这是其他剧种所望尘莫及而为之望洋兴叹的。“越剧十姐妹”演绎了一个时代感人的故事,书写了时代的礼赞,“越剧十姐妹”就是“越剧精神”的生动写照。
由于年龄的缘故,我是在“文革”之后,才看到“越剧十姐妹”舞台上的演出的。她们所到之处,皆万人空巷,引起轰动,真可谓石破天惊。“越剧十姐妹”树立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娱乐坐标,使越剧在娱乐圈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真是一个属于“越剧十姐妹”的时代。越剧因她们而自豪,剧种以她们为骄傲。
“好孩子、好孩子”,吴小楼先生每次见到我都会这样亲切地叫我。吴小楼先生会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我们在一起会谈论越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遇到的瓶颈等等。印象最深的一次,我刚踏入她家门口,她就拉着我的手说:“最近有希望了,京剧院在动作了,在京剧的带动下,我们越剧就会有起色的。”老先生像孩子般的喜形于色,我知道老先生是把我当作自己小孩,要把她所知道和认为的好消息马上传递给我,她似乎看到了曙光。我总能体会到,吴先生特别喜欢越剧有年轻人,她看到我,总会说:“事业一定要有接班人,接班人就是要年轻,年轻才有活力,有活力就会有思想,有思想就能有干劲,我们越剧就会有希望。”
吴小楼在《父子争先》中饰刘老汉(右三)剧照
在徐汇区中心医院,我遇见了张桂凤先生,晚年的她一直在焦虑,她不服气,她跟我说:“为什么我们越剧现在剧本的路子越走越窄,为什么不能多写一些我们老生的戏。”说话声音依旧洪亮,中气依然十足,说起话来脖子也会一梗一梗的,很有特色,一股不服气、不服输的劲头。后来我发现,她见了谁都会这样说,她是在为越剧的行当偏废着急呀。
20世纪50年代姐妹们在一起
傅全香先生,她说得最多的就是:“要记住,自己始终是一个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学习,自己就是一个学生。”记得有一次看完外省市剧团的戏回家,她对我说:“改革不是颠覆,越剧如果不姓越了,不能人云亦云,自己没有主张,忘了自己姓什么了,再改也是瞎忙活,老百姓不喜欢看花里胡哨的东西。”
我是在看戏的过程中、在老先生们语重心长的话语声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与老先生们的频繁接触,我懂得了越剧对于老先生而言就是她们的生命,她们的经验和她们的告诫就是剧种的箴言。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