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164期)

日期:08-19  点击:111  属于:直通车




微信图片_20211227163036.jpg



董解元运用民间说唱形式的诸宫调,写成的这部《诸宫调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都有较高的地位。

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些类似于群口相声,多人评弹,但这样比方不一定精准),总之是一种大型的说唱艺术门类。演唱时集中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主要伴奏乐器为琵琶等,也称“弦索”。据说诸宫调的创始人是孔三传。孔三传(约1068—1085年),北宋人,他是古代韵律宫调的发明者,堪称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师。对于他,也只考证出姓氏,因他的擅长说唱《刘知远》《西厢记》《天宝遗事》三诸宫调驰名,流传甚广,所以得此雅号“三传”,所以称他名为“孔三传”。我国戏曲音乐设立的最高奖项也以“孔三传奖”为奖项名称。老一代著名戏曲音乐家刘如曾先生,是荣获首届中国戏曲音乐的“孔三传奖”特别奖。当代著名越剧音乐家刘国良先生在第三届中国戏曲音乐获“孔三传奖”的优秀作曲奖。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全文本有五万字,运用了一百九十多套串联,加上说白,所用十四种宫调,可以说,《诸宫调西厢记》是一部“诸宫调说唱的集大成作品”。董《西厢》只是用了《莺莺传》的皮囊,一个故事,其内容,人物,事件发生的矛盾冲突均为重新创作。比如说,《莺莺传》其实就是崔莺莺和张珙两个人物,而董《西厢》已经塑造了完全新的崔莺莺和张珙,还新写了崔夫人、红娘、法聪、郑恒、欢郎等等。除了崔张这条爱情主线,还增加了老夫人和郑恒,红娘、法聪各自的事件冲突的起伏。在崔张之恋上更加推波助澜,推涛作浪。故事更加精彩,情节更加奇特。

崔张一见钟情,张珙一见倾心,难以忘怀,莺莺心猿意马,于是情节步步扣环,墙角联吟,隔墙听琴,正当事件顺理成章地发展,突然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抢莺莺,老夫人当众许婚,张珙挺身而出,白马将军解围,老夫人赖婚食言,张珙相思成疾,红娘牵线相助,莺莺月下赴会,老夫人直接逼走张珙,张珙得中探花,回来迎娶莺莺,岂知老夫人已将莺莺许与内侄郑恒,张珙借助杜太守之力,郑恒跳崖自杀等等,情节曲折紧凑,可看性、可听性极强。人物个性也鲜明突出,丰富多彩,老夫人的顽固,郑恒的刁蛮,法聪的勇猛,红娘的热心等等。特别是有几处,简直可算是妙笔生花。普救寺中做法事,莺莺的美貌,用过寺中僧众的反应,来反衬莺莺的绝色美丽,为张珙一见倾心做了绝佳的铺垫。另外难得文中有一场武戏,就是法聪突围去搬救兵,对阵厮杀的情节,这一部分占了五万字的六分之一,可见作者对法聪的喜爱。

董《西厢》主要还是表达了崔张之恋的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爱情,批判了以老夫人等为首的束缚青年人自由相恋的封建礼教,歌颂了红娘穿针引线的热心肠。总体来说,董《西厢》还是围绕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宗旨。特别是在董《西厢》已经完全一百八十度地发转,把张珙这个人物塑造成了一位有情有义的形象。

董《西厢》为王实甫的王《西厢》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