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连载时,恰逢“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学术年会”。
上海越剧院创立了剧种的演剧的风格、模式和观剧欣赏、思维,创造了代表越剧剧种的四大精品:《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我个人一直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衍变的过程。1942年,由袁雪芬发起的“新越剧”的改革,才有了《祥林嫂》这样高起点的作品,才会有求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唯美的《西厢记》;因为有了《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的艺术积累,才孕育了《红楼梦》的“辉煌”。
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中国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巨著,一直以来是各类艺术编演的首选。1916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演了《黛玉葬花》;越剧界有“小筱丹桂”之称的支兰芳在1937年在胜利唱片公司灌制《黛玉葬花》;1944年,上海艺术界可谓是“红楼梦”年,由中国电影大导演卜万苍执导的《红楼梦》,新华电影公司出品,荟萃了当时中国电影界的大咔,袁美云反串出演贾宝玉,“金嗓子”周旋出演林黛玉,王丹凤出演薛宝钗,白虹出演王熙凤,郑玉茹(卜万苍的太太)出演晴雯,张翠英(李翰祥的太太)出演金钏等等。
根据《雪声剧团》的“纪念刊”记载,1944年12月11日至24日,“雪声剧团”在上海九星大戏院上演了吕仲改编,南薇导演,袁雪芬饰演林黛玉、范瑞娟饰演贾宝玉、徐天红饰演贾政、魏小云饰演王熙凤、应菊芬饰演袭人、罗佩琴饰演紫鹃的《林黛玉》。1943年袁雪芬主演《香妃》,与琴师周宝才创造了全新的【尺调】,从目前袁雪芬留存下来的唱片资料,从1943年开始袁雪芬基本以唱【尺调】为主,但也会根据人物和剧情沿用演唱【四工腔】,这一演唱风格得到整个越剧界主流演员和剧团的仿效和演唱。这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1943年11月袁雪芬在《香妃》中饰香妃剧照
这一时期袁雪芬的代表性唱段有著名的“三哭”,也就是著名的袁派【尺调】“三哭”——《香妃•哭头》《梁祝哀史•哭灵》《一缕麻•哭夫》。
1945年大中华唱片灌制了尹桂芳演唱的《贾宝玉哭灵•风雨潇潇欲断魂》,1947年大中华唱片为玉牡丹录制了《黛玉焚稿》。玉牡丹,嵊县人,原名陈彩英,生于1922年,卒于2017年,12岁入科小高升,20岁加入筱丹桂领衔的丹桂越剧团。21岁与小生邢月芳、老生钱鑫培等联合独立组团,27岁与小生金月楼、老生筱灵凤等组团赴汉口演出。玉牡丹是武汉越剧团历史上的开团元老之一。她和金雅楼演出的《沉香扇》在1956年湖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荣获表演一等奖及演出奖、剧本整理奖、导演奖、乐队伴奏奖、舞台美术奖。1957年武汉越剧团晋京演出,在中南海怀仁堂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出席观看,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全团演出人员,时任上海越剧院院长袁雪芬陪同接见。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