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184期)

日期:08-19  点击:127  属于:直通车



1.jpg


我相信越剧宗师徐玉兰、王文娟,及徐天红老师、周宝奎老师、吕瑞英老师、金采风老师、孟莉英老师等等,这批老前辈在演任何剧目时候,读剧本、看原著,写人物传记,把整个人物的“前500年,后500年”都会整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她们能把200多年前的名著《红楼梦》,与年轻的越剧,结合得如此完美。

徐玉兰先生说过,当年看到剧本有两个难点,第一,编剧和领导要求把《红楼梦》原著看十遍。天啊,当时徐老师演出任务何等繁重,哪有时间将三大厚本的《红楼梦》看十遍呢?第二,前半场在表演上有难度,这样一个贵族人家的公子哥,不大不小,演得蹦蹦跳跳嘛,不合适,演得太成熟嘛,更不合适,这样的角色也无从借鉴参考。


2.jpg


恰巧1955年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访问演出,徐玉兰老师有了机会看原著。徐老师说,“当年都是坐火车去,来回也有一个多月时间,正好可以在火车上看《红楼梦》。”另外,徐老师曾经说过,她印象中儿时那些地主家的小男孩走路的样子,还有无锡泥塑大阿福,大阿福那各种样式的造型都在徐老师的脑海中显现,这些为丰富贾宝玉这一形象提供了印象素材。尤其是徐老师不止一次在采访中提到贾宝玉的出场。这一出场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的。她还是从原著中找答案,原著中的王夫人对于这个外甥女的到来是处心积虑的,王夫人必须在自己宝贝儿子与林黛玉见面之前,给林黛玉一个严重警告。原文如下: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姐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偶一玩笑,却都有个尽让的。我就只一件不放心: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往庙里还愿去,尚未回来,晚上你看见就知道了。你以后总不用理会他,你这些姐姐妹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但就是这段王夫人跟黛玉说的话,给了徐玉兰老师提示。贾宝玉去家庙还愿,在家庙里,老和尚会给贾宝玉带回一串檀香珠串。(这就是徐老师做的人物小记的功课)一个手摇晃着珠串,从门扇屏风后面出场了。这个出场是徐派贾宝玉独创的,也是越剧从来没有的。我曾经听过徐玉兰老师的一次讲座,她专门讲过一个“三个张生的出场”即:《西园记》中张继华的出场、《西厢记》中张珙的出场、《追鱼》中张珍的出场。当年所有的老一代艺术家都是由自己创作的,包括人物出场,动作设计,唱腔设计,而不是像现在几乎一切的“拿来主义”。

在文联名家谈艺中,徐玉兰先生讲到:“人家会跟她说,看了你们的戏,总归有味道。现在青年演也蛮好,唱得也蛮好,扮相也蛮好,做得也蛮好,但是跟你们相比,总归少那么一点东西。”到底少了什么东西呢?徐玉兰先生总结说,“当年我们是身临其境地创造人物,而现在的青年实在模仿这个人物,是在模仿老师,老师的手这样一动,她也这样一动,而为什么这样一动,她似懂非懂,这一动都是有内容的,那么这个内容你是否理解了,是否理解对不对,表达得准确不准确,不知道,一个是身临其境地创造性的,一个则是机械性的模仿。”


3.jpg

1992年徐玉兰在《红楼梦》中饰贾宝玉剧照

 

徐玉兰先生的贾宝玉不仅得到了越剧观众的认可,更是得到了红学专家的肯定。在1983年“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徐玉兰先生也受邀参加。在那次的红学学术会上,徐玉兰先生盛情邀请了与会的两百多名专家观看了当年钱惠丽、何炯华、赵莉莉等诸暨越剧团演出的《红楼梦》专场演出。

越剧电影《红楼梦》我自己也数不清看了多少遍。徐玉兰先生的贾宝玉,既有书卷气,更有富贵气,尤其是这富贵气质的贾宝玉,是后人难以,或许是无法超越。一个角色的成功也许跟其的家庭、生活环境、思想观、艺术观等等都是有着密切相连的。

徐玉兰先生在接受文联名家谈艺访谈中说道:“我的一生为事业,我一直觉得学戏曲是最苦的,我的无形资产很多很多,比起你们有钱的多得多,我徐玉兰跑到哪里,人家都认得我徐玉兰。”对的,艺术是无价的,徐玉兰先生永远的贾宝玉!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