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195期)

日期:08-19  点击:85  属于:直通车



1.jpg


按照年代来划分越剧的各个时期,20年代越剧人是属于创造了越剧的“惊天伟业”般的的辉煌;30、40年代见证了越剧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最辉煌时期,见证了宗师们盛年最鼎盛时期,也是跟随宗师身边时间最久(吕瑞英和金采风是30年代这档的杰出代表,继承到发展,终成一派);时光随着老一代越剧艺术家的时代谢幕,一批曾经被称为“中生代”的现在也当上了的“老艺术家们”,这批年龄上在60后、70,部分80后有幸,她们的有幸是在于接受过老艺术家亲授,尤其是60后和70后这两代,是在老艺术家们体力、精力,尚能示范的阶段,是手把手,口传心授的。1984年、1986年两届江浙沪越剧大奖赛、全国越剧中青年越剧广播大奖赛、88年越剧电视大奖赛、90霞飞杯、94东方弘韵,我个人认为,上世纪的这5次大奖赛和一次精英展演,是老一代艺术家们为越剧,为越剧新百年培养的接班人,事实也证明了,她们确实撑起了当代越剧舞台的大旗,是当代越剧的中坚力量了。

上海越剧院本土培养的赵志刚、许杰、陈颖、华怡青、张咏梅,包括老旦胡敏华等等,后来引进发展的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郑国凤等等;静安越剧团的周雅琴、杨文蔚、朱祝芬、金静等;虹口越剧团的萧雅、韩婷婷等;卢湾越剧团的吴国兰、张俐等等。还有一些区县越剧团,像越剧院的徐玉萍原来是松江县越剧团的,像黄慧、金红、郁利群、杨才英等原来是南汇县越剧团,后进了越剧院。


2.jpg

1986年全国越剧中青年广播大奖赛获奖演员在越剧之家合影

 

回首40年,她们也都到了或快到了“退休”的年龄,当然艺术家的艺术能量的发挥是不会受年龄限制的。前浪与后浪,相互交替,轮环映辉。她们也是各个流派的主要传人,她们为宗师们的代表作赋予了时代气息,树立了她们在越剧界的地位,培养了属于她们这一代粉丝。她们用青春,用她们的艺术生涯谱写了她们这一代的越剧历史。站在宗师们为越剧打下的江山上,接过了交到手中的“越剧接力棒”,继续保护好越剧,继承好越剧,发扬好越剧。时代不同,时点不同,时光不同,但她们做着同一件事,就是唱好越剧,演好越剧,传好越剧。她们是老一代亲手培养起来的,行话说是“奶水最足”的一代人。

赵志刚,就是这一代中,最为耀眼,最为幸福,最具有代表性的。屈指算来,今年已经是赵志刚老师从艺48周年了,还有两年即将迎来他越剧事业的50大庆。记得1992年,纪念越剧改革五十周年的一次会议上,刘厚生先生说,“上海越剧,我只知道一个赵志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不是说上海越剧界没有其他人,而是上海越剧赵志刚太突出了。按照老先生们的话,“赵志刚这朵花是经过了多多少人的心血和浇灌,他是寄托了多多少人的心愿”。赵志刚不仅为当代越剧男女合演撑起了希望和树立了标杆,他更是上海越剧界,以至于上海戏剧界的一面旗帜。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