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越剧院与红蔓携手,特推出纪念越剧进上海100周年——“红蔓之夜”第四届越剧经典剧目展演。本次展演共三场演出,其中包括一场流派演唱会和《甄嬛》(上下本)。
越剧,发源自浙东乡间,发祥于上海。从1917年4月绍兴小歌班艺人袁生木、钱景松、金荣水等带着《蛟龙扇》初入上海,到同年6月,小歌班著名艺人卫梅朵、马阿顺、张云标等在镜花戏园演出《朱砂球》、《夔龙镯》、《赠金钗》、《英烈传》等剧目,及至今日,越剧与上海的缘分,已有百年之久。
这一百年间,先有越剧小歌班男艺人们创作出的如《梁山伯》、《碧玉簪》、《十美图》、《珍珠塔》、《琵琶记》等一批佳作。
后有1923年,嵊籍商人王金水回乡开办第一副女子科班,次年,该副科班正式演出于上海升平歌舞台,《新闻报》称之为“髦儿小歌班”。后女子科班中出现了以“三花一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为代表的著名艺人。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期,越剧女班在上海兴起,男班迅速衰落。为适应女子越剧快速发展的需要,女科班在上海崛起,并涌现了一批优秀艺人,她们为越剧的继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7年,袁雪芬联合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共同演出《山河恋》,被称为“越剧十姐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越剧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跨入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期:上海越剧院《祥林嫂》(重新改编)、《西厢记》、《红楼梦》、《情探》、《追鱼》、《孔雀东南飞》、《李娃传》等一系列佳作的诞生,不仅昭示了年轻的越剧蓬勃的生命力,更为越剧在中国戏曲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年间,上海为越剧增添了现代都市气息,越剧也成为上海的文化品牌之一。
岁越流声——越剧进上海百年流派演唱会序曲
《岁“越”悠悠》
领唱:黄莺
合唱:王婕、樊婷婷、陈栏芳、李旭丹
蔡燕、潘锡丹、詹倩茹、王玥
第一回
小歌班首进大上海
的笃声传唱浦江岸
《珍珠塔·赠塔》 黄慧、盛舒扬
《碧玉簪·送凤冠》 陶钻怡、史燕彬
《赖婚记·选段》 陈琼琼
第二回
新越剧旗帜飘飘
新主腔横空出世
《香妃·哭头》 华怡青
《梁祝哀史·山伯临终》 王柔桑
《相思树·绣鱼书》 陈慧迪
《情探·行路》 裘丹莉
第三回
沐春风艳阳天拂照百花园
临危难小女子显露大气魄
《婚姻曲》 金静(特邀)
《凄凉辽宫月·冷宫》 唐晓羚
《春香传·爱歌》 李璐彦、忻雅琴
《祥林嫂·选段》 方亚芬
第四回
援外地根扎九州
出国门饮誉海外
《沙漠王子·算命》 王清
《情探·送王郎》 黄慧、王婕
《情探·做媒》 金红
《红楼梦·笞宝玉》 吴群
《红楼梦·金玉良缘》 钱惠丽
《梁山伯与祝英台·思祝》 章瑞虹
《梁山伯与祝英台·劝婚》 章海灵
《西厢记·拷红》 张咏梅
第五回
劫难后抖擞精神重复苏
现代戏突破格局谱新篇
《忠魂曲·狱中别儿》 单仰萍
《忠魂曲·板仓别》 单仰萍、许杰
《红色医生·选段》 丁小蛙
《不准出生的人·选段》 樊婷婷
《高山族儿女想念周总理》 陈颖
第六回
枝繁叶茂又一春
群星璀璨齐拱“越”
《红楼梦·太虚幻境》
赵志刚(特邀)、陈湜(特邀)
《蝴蝶梦·选段》 王志萍
《铜雀台·选段》 方亚芬
《风雪渔樵·选段》 章瑞虹
《虞美人·选段》 单仰萍
《韩非子·选段》 钱惠丽
尾声
《“流”声潺潺》
流派联唱
陈慧迪、赵一兰、陶钻怡、李璐彦
樊婷婷、王柔桑、王清、陈栏芳
陈琼琼、蔡燕、吴群、唐晓羚
盛舒扬、裘丹莉、张青青
吴佳燕、杨婷娜、李旭丹
演出时间
岁越流声
——越剧进上海百年流派演唱会
2017年5月5日19:15
《甄嬛》(上本)
2017年5月7日19:15
《甄嬛》(下本)
2017年5月8日19:15
演出地点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福州路701号)
演出票价
380/280/180/80/50元
订票电话
021-63225294/53530054
(稿源:微信公众平台“上海越剧院”)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