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金宝花:从嵊州走出的越剧大师

日期:08-26  点击:137  属于:越剧资讯

别了,金宝花

一位99岁老人的离去
带走了越剧舞台上一个时代的风华
却将艺术的根脉与不灭的薪火
永远留给了人间

2025822日上午7时,杭州。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宝花同志因病逝世,享年99岁。这位从嵊州走出的越剧大师,终于为她辉煌的人生舞台拉上了最后的帷幕。

家乡记忆

嵊州女儿的越剧启蒙


1953年金宝花在《西厢记》中饰张珙剧照


1926年,金宝花出生越剧诞生地——浙江省嵊州市。

14岁时,她进入嵊州(原嵊县)后史科班,拜越剧著名男小生张云标为师,开启了她的越剧之路。

这片越剧的沃土,为她提供了最初的艺术滋养。

一年后,天资聪颖的她便崭露头角,在浙江、江西等地演出。

1949年,她加入上海春光越剧团,开始了更广阔的艺术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在杭州加入新新越剧团,艺术造诣日益精进。

1951年,是她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她与屠笑飞等一批优秀演员被选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从此开启了艺术生涯的新篇章。


艺术成就

浙江越剧五大小生之一


1954年金宝花(左)、薛莺演《庵堂认母》剧照  


金宝花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与陈佩卿、陈书君、尉少秋、王少楼一起,被誉为“浙江越剧五大小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在浙江越剧舞台上大放异彩。她的表演台风潇洒大气,功底扎实深厚,文武戏皆能胜任。其唱腔既承范派风韵,又独具高亢舒展的特色。

1954年,她在《庵堂认母》中饰演徐元宰,凭借这一角色荣获华东戏曲会演演员二等奖,该剧唱片由上海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发行,广受好评。

经典永存

舞台上的不朽形象


1980年金宝花在《胭脂》中饰吴南岱剧照


金宝花塑造的多个舞台形象已成为越剧艺术的经典。

1959年,她主演的《西厢记》被搬上银幕,由香港华文公司和浙江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成彩色影片。

1963年,她在《胭脂》中饰演吴南岱,在杭州演出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总理高兴地称赞:“浙江又出了一台可与《十五贯》媲美的好戏。”

她还成功塑造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劈山救母》中的沉香、《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等一系列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培育新苗

“小百花”的奠基


1983年11月24日浙江“小百花”在香港新光剧院首场演出史行、金宝花(前右)等在剧院门口


20世纪70年代后期,金宝花将艺术重心转向人才培养。1977年,她执导了《小刀会》,1979年出任浙江越剧一团团长。

1983年,她参与筹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负责演员选拔和培训工作,并参与导演《汉宫怨》。她以其独到的艺术眼光,挑选和培养了茅威涛等一批越剧新秀。

作为艺术指导,她先后带队赴香港、日本、台湾、澳门等地演出,为越剧艺术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荣誉满载

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


2006年3月27日金宝花(前左一)与越剧姐妹们参加越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金宝花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连续担任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她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获得了广泛认可:1989年,获省戏剧节荣誉奖,1993年,因《西厢记》获艺术指导奖,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还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告别大师

艺韵长存

金宝花的离去,是越剧星空一颗璀璨星辰的陨落。

她曾坦言:“越剧史上有没有我们的名字不要紧,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老艺术家的高尚情怀。

金宝花用一生诠释了越剧人的执着与追求。这位从嵊州走出去的艺术大师,不仅是故乡的骄傲,更是中国越剧艺术的瑰宝。

别了,金宝花!您的艺术与精神,将如剡溪之水,长流不息。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

中国越剧戏迷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34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