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女班的尝试,始于1923年2月。在嵊县上碧溪村(现嵊州市甘霖镇上碧溪村)办的女子小科班。这个班收了十几名艺徒,学小生的有裘菊香、王凤春,学小旦的有王秀珍,学老生的有张月秀等。这个科班没有老板,不写“关书”,艺徒自己带米去。师父是袁和焕,上碧溪村人,另外还有裘凤山、沈之成教戏。艺徒们学了《拣茶叶》《双看相》以及《仁义缘》《龙凤锁》等戏的片断后,便“串红台”试演。
1923年初,在上海跑单帮贩买旧衣裁片,往返于是嵊沪之间的商人王金水(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人),受“髦儿戏”的启发,打算回乡办个女孩子戏班。他先找到镜花园戏院老板俞纪春,再找周灵芝。周很热心,便与艺人们商议叫谁去教戏,大家提议叫演大面的金荣水教戏。金荣水绰号矮尼姑,嵊县马塘村(现嵊州市甘霖镇马塘村)人,戏路熟,又识字,有“厢房老虎”之誉。于是,金荣水随王金水踏上了回嵊之路。
王金水的老家是孔村,结婚后做上门女婿,住在施家岙村。王金水在施家岙和乌岩贴出办女子科班招生“告白”(即海报)后,一连数日,非但没有人前来报名,还遭到还在背后议论,骂其缺德,为自己赚钱拉小姑娘进火坑,干伤风败俗之事。为证实办班不是坑害女孩子,他叫自己的小女儿报名入科,又贴出“告白”,表示凡入班学艺者,衣食住行,概由老板负责;三年满师后,每人发金戒指一只,旗袍一件,皮鞋一双,并给薪俸一百大洋。王金水又说服自己的内侄女施银花参加科班。接着,王金水老家孔村的赵瑞花、江东村的屠杏花及城关镇、长乐镇、甘霖镇等都相继有人送女孩子来学艺。
1923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公历1923年7月10日),当地习俗称此日为“龙虎日”,科班正式开办,地点就在施家岙村中的陈明辉的家里(因门枋上饰八卦图故亦称八卦台门)。初有女艺徒50多人,但金荣水师傅很严,10岁刚出头的姑娘,经不起天未明起床,晚8时才上床的学艺生活,中途逃跑或爹娘带回的有20多人,最后剩下了施银花、赵瑞花、马秋霞、施彩荷、屠杏花、王香芝、王桂芬、沈兴妹、俞菊英、施根妹、施小香佬、施香佬、周棠珠、袁生花、童菊英、袁香花、周招弟、赵海妹、施荷芬、施小桐、王杏仙等24人。师傅以金荣水为主,另外还有任阿求、王和铨,琴师是王金水的堂弟王春荣,笃鼓过樟根。平时由王金水的儿子王国钧负责带班。这个科班有老板,有专职教师,有琴师,有老板、艺徒、家长三方签订的学戏规约,有一批学员集中学戏,成为越剧史上第一副正规的女子科班。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