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时代的好剧——《花中君子》

日期:08-19  点击:83  属于:直通车



微信图片_20210519160530_副本.jpg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全国巡演·上海站的第二部大戏是吕派名剧《花中君子》。

首演于1983年的《花中君子》是上海越剧院的保留剧目,是吕瑞英老师的代表作品,也是吕瑞英老师携赵志刚、许杰等创作的一部男女合演的经典。尤其是在男女合演唱腔上有了新的突破,“同腔同调”“同调异腔”等等,留下了传唱作品。

我觉得《花中君子》是一部回应时代的好戏。浙越的男女合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晚演出的《花中君子》是男女合演和男女混演的“强强模式”,从剧情出发,为人物服务。


微信图片_20210519160516_副本.jpg


华渭强宝刀不老,唱作俱佳,虽然只有一场戏重头戏,但唱腔刚劲,表演老成,带入感极强。小李凤鸣和小陈奎,应该归属童生一行,为了更有人物感,安排了女演员,从个头,音色等上面区别于成年之后,毕竟成年后的这两个角色都是由男演员饰演,可喜的是袁派传人王静在前半场演出了小陈奎,一段陆派也是有模有样,举手投足完全没有让观众发觉她是袁派花旦。除了华渭强之外,剧中三位后起之秀男小生,王炜佳、潘凯成和黄剑勋,也都让人眼前一亮,嗓子好,基本功扎实,没有脂粉气。主要演员吕派传人马誉嘉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从容,身上“干净”,没有在舞台上演惯了的那种“油腻”,就是一个越剧演员,在认真地演绎李素萍这个人物,马誉嘉是很好地诠释了李素萍,她做到了她就是“花中君子”。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但什么是真角儿?袁雪芬、尹桂芳、吕瑞英、金采风等等,老一代开宗立派都是“角儿”,但她们在台上并没有把自己当成“角儿”,而是在塑造人物。看了浙越马誉嘉主演的《花中君子》,很有感触,舞台很干净,人物很干净,很有分寸感。我在想,无论什么职业,什么行业,做人做事何尝不是需要分寸呢?何尝不是讲究一个度呢?做演员就是要当“角儿”,但什么是“角儿”?就是舞台上不要把自己当成角儿,不要把自己当回事,但要把做的事情当回事,这就是角儿。


微信图片_20210519160523_副本.jpg


浙越版的《花中君子》在全剧核心场次“斗赃官”中李素萍发出了两个人生叩问:“这世上除了金钱和人情,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如果他不是我的亲弟弟呢?”想一想,无论是位高权重,还是位卑言轻,在金钱、亲情、恩情面前有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呢?我觉得这才是《花中君子》带给人们的较高的社会价值。每一位观众,当听到李素萍这两句反问时,剧场都有微动,说明人们心灵都有了感触,《花中君子》起到了净化我们心灵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化自信”,从剧场延伸到剧场外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上的碰撞,这就是这部戏的文化自信。


微信图片_20210519160527_副本.jpg


又回到了先前那个问题,分寸感,就是掌握一个“度”。《花中君子》没有说教,但的确是顺应时代,回应了时代,又教育了人们,这就是这个戏把握了一个度,理在情中说,寓教于乐。浙越《花中君子》让我看到了一片清爽干净的舞台,荡涤了心灵,有所感触,却又能深思熟虑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教育当代,警示未来。瞬间逸夫舞台成为了教室,浙越的演员成为了教师,《花中君子》成为了教材。

浙越版《花中君子》不愧为回应时代的好剧。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