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通过《西厢记》展现了一幕幕永恒的经典。京剧张君秋流派的《西厢记》,河南豫剧常香玉派的《西厢记》等等,而我们越剧,就有袁雪芬、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上海越剧院的《西厢记》。舞美上虚实结合,实中隐虚,表演上吸取了美学意义上的工笔画,以话剧、影视表演风格为主,若实若虚,虚则戏曲程式化的四工无法,工整规范,尚意轻形。
任何一个剧种,最能体现剧种特色的就是其唱腔风格。尤其是当今戏曲舞台,演剧风格愈来愈相对统一,唯有一开口,一开腔,音乐一起,方能分辨是哪个剧种。上海越剧院版《西厢记》可以说,场场是经典,段段可传唱。袁雪芬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的《西厢记》是王实甫的《西厢记》,不同于其他版本,而原著是“曲牌体”,我们越剧是“板腔体音乐”,演唱和演法要相当地用心,用心去创造,才能贴近王实甫的原著精神。
这里谈谈,我较喜欢的几段唱腔。《赖婚》一场中有一段“若不是张解元他识人多”。莺莺其实早就通过了惊艳的初遇,酬韵的好感,当寺警之后,张珙的挺身而出,一封书信喝退孙飞虎的围困,莺莺已经倾慕于张珙。在寺警之时,崔夫人的当众许婚,“若有人能退得贼寇的,愿以莺莺的终身相许”。莺莺也愿与“英雄”相配,所以当母亲设宴请张珙,莺莺也知道了,“这便是她与张珙的合欢宴,交杯酒”。当红娘说,“小姐,老夫人请你出来行礼”,莺莺早已按耐不住,但又要把握住千金的身份。唱了这段“若不是张解元他识人多”。
这段段唱把莺莺内心渴望爱情,含娇藏羞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就这样一段唱,当年着实令袁雪芬老师费尽心思。袁雪芬先生也在采访中也谈到这段唱腔,也与我谈起过。她说,“这段唱当年尝试过用【四工调】,但觉得太轻佻,太跳跃,【尺调】又显得太正了,用【弦下调】又比较沉闷。袁老师说,她当时在法国领事馆的草坪上,的确是苦思冥想,自己一遍一遍地做表演,一遍又一遍地试唱。因为当年的老艺术家都是自己亲自设计唱腔,这样的唱腔才是”贴肉”的,平时的学习就是一种积累,昆曲的【吹腔】和婺剧的【三五七】映入袁老师的脑海,横向和纵向的糅合,以越剧【四工调】为基础,融合进了昆曲的【吹腔】和婺剧的【三五七】,形成了现在听到的这种新颖的曲调。唱腔上运用语气的反问,明知故问,嗔怪式,完美地呈现了女主的少女神态。加上红娘推涛助浪的旁白“小姐,你今天这样的打扮,脸庞儿越显吹弹得破了”,可见莺莺相当重视这次的见面,渴望与张珙见面,精心的装扮。在原著中,莺莺开始是不愿意出来,当听到张珙也来了,莺莺才出来的。而红娘是深知张珙“今日相见,心里不知有多少快活呢。”莺莺心里嗔怪母亲省钱,这样简慢,这也算一场订婚了吧。莺莺啊莺莺,你想多了,你也过于天真,想得太简单了,你怎知你老母亲的城府至深呢?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