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165期)

日期:08-19  点击:150  属于:直通车



微信图片_20220104113030.jpg


大家都知道,元代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来统治全国的朝代。元代统治时期的中国疆域版图也许是历代最大,最宽广的。但元代把人分成十等,文人地位很低。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是读书人的一条出路,是一种相对公平的轨制,为读书人提供了较为平等的竞争机会,也为社会成长能输送了更多的人才。但在元代统一北方时期,科举制度曾一度被中断长达10年,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恢复科举。文人社会地位低,又没有出路,既然仕途不顺,就去歌楼舞馆沉醉。文人的性格大多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一个个均是“文艺”、“文青”。当时的青楼楚馆都为官办的,而此“伎”也非我们通常概念中的“妓”。也都是李师师、秦淮八艳之类的人物。从伦理学上看,宋明都是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追求存天理,灭人欲。但在元代,这方面比较宽松。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元杂剧有了其创作的繁荣的土壤。王国维先生就说过,“文人的投入,是杂剧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崔张之恋在民间,在文人中,在歌舞馆中,一直是最为热衷的题材。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最大区别是一部戏剧作品。王实甫,元代大都人,即今天的北京人。他与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并称“元代戏剧五杰”。(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等;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等;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等;马致远代表作:《马凌道》等)。这一时期可称之为“元杂剧的黄金时代”。

其实关于王实甫等文人的资料真的很少,为什么中国很多的小说家、戏剧家等文献资料缺乏,我想,大多数的文学家、戏剧家等都属于一般平民老百姓。尤其像王实甫等属于社会中下阶层,而我们古代的历史文献记载主要还是官宦阶层,是一种“官本位”的封建专制文化。比如,我国清朝最伟大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关于他的资料少之又少。

正是因为当时元代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一种社会文化,对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时代对于男女爱情的赞美,对于人性的张扬,也是前所未有的,连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把男女相爱结合描写得无可指责。”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这是王实甫的理想,也是天下所有有情人的心愿。[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的《西厢记》这一场景运用季节性特征的景物,来衬托出崔张别离的情绪。据说,王实甫写到这一节,导致吐血,可谓是呕心沥血。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