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采风老师二三事

日期:08-19  点击:121  属于:直通车



微信图片_20220118102611.jpg



腊八节那天,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老师驾鹤西行。很多人喜欢上金采风老师是因为那部《碧玉簪》,那您知道,金老师还被誉为“神秀英、活兰贞”吗?

1954年7月,华东戏曲研究院编审室根据越剧旧本及振奋越剧团演出本整理演出了骨子老戏《碧玉簪》,金采风在戏中扮演李秀英。由于制作精良,1960年上海越剧院赴香港演出时,《碧玉簪》成为公演剧目。1961年,该剧还在朝鲜进行了访问演出。

1962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大鹏影业公司把舞台剧拍摄成了戏曲艺术片,金采风成为绝对主角。

电影《碧玉簪》的上映让观众知道了越剧除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之外,还有《碧玉簪》,还有那个美丽大气、端庄隐忍的“李秀英”。于是,电影中的“头洞房”“二洞房”“归宁”“三盖衣”“送凤冠”等名场面,牢牢吸引了观众,每个名场面中都有精彩表现的金采风成为了耀眼的明星,人们爱上了这个唱腔醇美、扮相典雅的越剧闺门旦——金采风,纷纷夸赞她是“神秀英”。

兰贞,是金采风主演的另外一部经典剧目《盘夫》中的女主角严兰贞。

金采风老师曾说“演出《盘夫》是被袁雪芬老师推出去的”。

金采风爱越剧,是因为小时候总跟祖母一起去看戏,有了做一名越剧演员的梦想。1946年,16岁的她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开始唱小生的她因为在电台出色的“顶唱”而小有名气,后来进入了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与吕瑞英、丁赛君并称为东山的“三鼎甲”。1951年,金采风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

有一天金采风演出《盘夫》,袁雪芬和傅全香一起为她包头。金老师说,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包越剧大包头。袁雪芬又把自己最喜爱的一件对帔拿给她穿。但当演出的锣鼓点子敲起来时,金采风无论如何也迈不出步子,袁雪芬急了,一把把金采风推到了台上。就这一推,不但推出个“活兰贞”,还推出了“金派艺术”的创始人。

“袁腔金唱”是金采风继承和传承袁雪芬的《祥林嫂》《西厢记》的主要标志。在表演中,金采风除了中规中矩地保留了袁调,还充分发挥了自己唱腔的拓展性。听来既是袁雪芬的“调头”,又是金采风自己的“味道”。

金采风在越剧《红楼梦》中演活了“王熙凤”。金采风在有限的创作空间中,以金派独有的“气场”成功地塑造了“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姐形象。戏份不多却光彩夺目,这就是金派的气质。

人们说,金派艺术最大特点是从传统中来,《汉文皇后》就是很好的体现。作为金采风的原创剧目,采用男女合演的方式,后来也成为了越剧男女合演成功典范之作。

在演出中,金采风坚持“唱腔演员制”,自己设计唱腔,与作曲、琴师合作,使“采桑姑娘”“认弟”“生祭”等经典流传。该剧后被北京京剧院移植改编成《一代贤后》,由荀派名家孙毓敏主演。

因为喜欢越剧,喜欢袁雪芬,金采风考进了雪声剧团。金采风是跟对了人,进对了团,走对了路。新中国之后,金采风又作为上海越剧院重点培养对象,周恩来总理钦点演出《西厢记》,金采风更是幸运的。与著名编导黄沙先生,艺术夫妻,夫导妇演,相得益彰,“越剧黄金”传为佳话。金派唱腔家喻户晓,人民喜欢,戏迷传唱,金派戏深入人心,剧团传承,演员爱演。一些非金派的名家都曾演过金派戏,当代名家单仰萍和方亚芬都主演过《碧玉簪》,王志萍演绎过《盘夫索夫》等。

越剧界的金派传人可以说是桃李满江南,浙江有谢群英、黄美菊、裘锦媛、张杭英等,上海有樊婷婷、史燕彬等。金老师虽然走了,金老师创造的艺术会流传下去。

金采风老师走好!


微信图片_20220118102614.jpg

1978年金采风主演《祥林嫂》剧照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