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208期)

日期:08-19  点击:996  属于:直通车



1.jpg


2004年,“袁范傅徐”一代风华,傅派专场上,傅宗师牵着陈颖的手,将一支笔交到陈颖手中;2006年越剧百年,“跨越百年韵华章·上海嵊州双向直播的晚会上,范宗师与章瑞虹紧紧相拥。从继承流派到发展流派,上海越剧院可以说至今还是名列前茅的。流派需要流,流派才是“活”的,流派需要时代的气息,流派才能“新”,流派需要新人辈出,流派才是生生不息的。

从范傅传人章瑞虹、陈颖,看到了《梁祝》《孔雀东南飞》和《李娃传》的代代传承,也看到了《梅陇镇》《风雪渔樵》《断指记》等新剧目的出品,这一点是相当不易的,流派需要流传,更重要的还是看作品,演员也是拿作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像小戏《宝玉夜祭》《晴雯补裘》《末代皇后》等,虽是小戏,但能体会到瑞虹和陈颖在坚守范傅流派,把守好范傅流派的艰辛和成果。

剧目有了,就是要有过硬本领的演员,王柔桑和盛舒扬,王舒雯和王婕,都是正值创作的好年华,也已经从老师的手中接过了艺术的接力棒。她们目前任务很重,不仅要接好范傅流派的班,更要努力地“在夹缝中努力地创作”,或者说,要积极地寻求创作机会,争取在自己尚存的艺术好年华中再为流派增添一些新的剧目,也是为自己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作品。董心心和杨韵儿是目前越剧院最年轻的范傅流派的继承者,她们年轻,有机会,要快成长,尽快地被观众所认可,这样才能在越剧院有更多的机会可谈。至于过硬本领,还是我曾经谈过的,必须要具备“人有我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才是立足行业之根本。

 

2.jpg

1953年傅全香在朝鲜

 

范傅流派,越剧界响当当地流派,她们的“东山”越艺社为越剧界“贡献”了六大流派。东山越艺社也是去过朝鲜,慰问过志愿军的。《坎坷前面是美景》——“傅全香艺术生涯”一书的第347页的第12行,有这样一段记述,“就在这一年五月,傅全香从朝鲜慰问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归来,刘健赶到安东迎接,就在鸭绿江旁,傅全香总算开了金口……”。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已经不是当事人,当时人。但是我想,《坎坷前面是美景》——“傅全香艺术生涯”一书是由傅全香、何慢、李光耀、谢雅南编著应该是可以采信的,而且傅全香先生这一章节的小标题是“从黄浦江到鸭绿江”,是记述了她和刘健重要时刻的一笔。

 

传承不仅是单纯地传承流派唱腔,更需要传承创始人的一种追求,一种不屈不饶地拼搏钻研,一种永不言弃,永不服输的精神。要了解流派的起源,流派的“承、启、转、合”,要了解流派创始人的一切,因为流派的形成是来之不易,谈何容易。我一再强调流派,是因为流派代表了越剧,流派是由创始人和她们合作的一群人共同创作的成果,这其中融入了他们的艺术结合,更多的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追求。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