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在传承中发扬,在传承中积累,在传唱中被认可,在传唱中结出新的果实。
今年是傅全香先生的百年诞辰(1923—2023),明年是范瑞娟先生的百年诞辰(1924—2024)。范傅流派在越剧界是响当当的黄金组合之一。不但在唱腔上,具有明显的生旦行当的辨识度,在表演上,有其一整套系统的表演模式。《阳告》《行路》《回十八》等都是教学传承的典范教材;《梁祝》《孔雀》《李娃传》等是公认的流派传承剧目。
今天的我们要以什么态度去传承经典,致敬经典呢?首先是要有一颗敬畏的心。对于越剧人和越剧观众来说,这些开宗立派的“老祖宗们”就是越剧的天,越剧能有今天这样的影响,除了党和政府对于越剧的关心,其实就是她们的创造,为越剧开创了一片天,今天的我们仍旧仰仗着她们开创的这片“天”,在继续着,前赴后继地喜爱着,耕耘着,努力着。
1984年傅全香、范瑞娟主演电视剧《孔雀东南飞》 剧照
敬畏是需要诚惶诚恐的态度,是一种完全地继承,优化地继承,有了这份敬畏的心,才能走下去,把流派继承好,把先生们留下的宝贵艺术一代一代传承好,尽量不要走样,更加不要“画蛇添足”。
要把“老”的衣服珍藏好,保护好,传承好,这是一份纪念,是让曾经的“经典”再度焕发时代的精神,让当代的人能从经典中感受到“先生们”曾经的辉煌,真正经典是会在历史中弥久留香的。
毕竟业余戏迷想法上的“纪念”和专业越剧从事人行动上的“纪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专业越剧人是要具备“创造性的纪念”思想。毕竟“纪念”不仅需要新的思路,更需要新的作品来充实流派,夯实流派。
做“新衣服”,创作新作品,这才是对先生们最好的纪念,才是流派真正地代代相传,流派不仅具有历史性,更要具有时代性。这就是常说的,出人出戏出精品。但既要有时代当下意义,又要不失越剧的流派真韵,还要创作出新的能够朗朗上口,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作品和唱段,对于现在而言,真的似乎难上加难。过去是“年年难唱年年唱”,现在是“年年创新年年难”。但是做就比不做好,不做或者做不了了(是指一些流派已经丧失了再创新剧目的可能性),那是流派的悲哀,更是对不起“老祖宗”了。
流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创作团队的成果,那么流派的发扬和传承更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人,需要有“甘为人梯”的思想境界,在传承中积累,在传承中摸索,在传承中更迭出新,这既是流派的魅力,也是流派的魔力,更是流派和老祖宗“先生们”精神的一种传承。
传人们在“继续努力的道路上”的被认可,是对流派,对宗师,对老先生们,对这个剧种最大的汇报和回报。除了上海的范傅传人们,如前文所述的章瑞虹和她的《梅陇镇》《风雪渔樵》等;陈颖的《断指记》《玉簪记》等;韩婷婷的《三世奇缘》《梅花魂》等,还有绍兴的吴凤花和《狸猫换太子》等;陈飞的《马龙将军》等;杭州的徐铭和她的《一缕麻》以及陈雪萍的《新狮吼记》等等等等,她们已经又成为了越剧戏迷们追捧传唱,戏迷们又有了新的“纪念流派的新作品”。
范傅传人们和她们的爱好者、守护者正在努力耕耘中结出了属于她们这个时代的流派新果实。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