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水娟

来源: 中国越剧戏迷网  日期:08-19  点击:1423  属于:名家汇

姚水娟  1916—1976)原名姚文贤。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后山村人。

越剧改良阶段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越剧皇后”“越剧主席”。

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习艺,先工生,后工旦。她的表演以细腻传神取胜。未出师门便于1932年春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流动演出于嵊、宁、绍城乡。对〔四工调〕的唱腔有所创新,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

1935年8月,在宁波大光明戏院上演新编戏《仙宫艳史》,使用了机关布景。至抗战前,她率班在杭州大世界演出,把《碧玉簪》中的李秀英演活了,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的张载阳,在看戏时被她的表演深深激动,高呼“妙,三花不如一娟”,从此,誉传历史。

1938年初,随“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等戏院,搭档小生是李艳芳。是年7月,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演出于天香戏院。她锐意革新,聘请樊篱(迪民)为专职编剧,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伸张民族正气的《花木兰》。接着,又出演《西施》《冯小青》《燕子笺》《貂蝉》《天雨花》《孔雀东南飞》等新编剧目。

1939年春节,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姚水娟专集》。

1939年后,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取消班长制,实行经理制。

1940年秋,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越华剧团,演出了一大批新戏。之后与王水花、张桂莲、竺素娥等合作,直至1946年7月6日结婚辍演。

她善唱[四工调],喜紧弦响唱。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曾从绍剧、京剧、杭滩、湖滩、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中气充沛,能运用“海底翻”技巧,一口气连唱十几句而字字清晰。表演功底全面,能饰各类旦角,亦能反串小生。

1951年7月加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

1952年编入浙江越剧团,与来自文工团的青年男女演员实验男女合演改革。

196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教学,培育了首届越剧班一批花旦学员。

1954年在《盘夫》中饰严兰贞,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

1962年,上海越剧院由海燕电影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拍戏曲电影《碧玉簪》饰演李夫人。

拿手戏有《倪凤煽茶》《盘夫索夫》《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王秀鸾》《罗汉钱》等。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