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寄哀思
《汉文皇后》编剧、
嵊州籍著名剧作家 张波
因病于11月4日下午逝世
享年88周岁
沉痛悼念
生平介绍
张波,编剧。1937年出生。浙江省嵊州市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0年,任嵊县文化局创作员,开始专业创作。1983年,调入浙江越剧二团任编剧。1991年,开始从事电视剧创作。退休后任浙江飞天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电视剧专业编剧及制片人。编剧的主要作品有《雍姬怨》《汉文皇后》《霍光废帝》《魂断汉宫》《大汉女使》《汉武之恋》(获浙江省第4届戏剧节创作一等奖)《长河送嫁》《情系断桥》《古洋胡波》等,创作的主要越剧电视剧有《汉文皇后》《汉武之恋》(获1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电视连续剧三等奖、第7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二等奖)《秋瑾》(获1995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16届中国电视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电视连续剧一等奖、第11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一等奖、全国爱国主义题材展播一等奖、浙江电视牡丹奖戏曲电视剧一等奖)《马寅初》(获第1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一等奖)等。
1937年11月,张波出生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市),这片越剧发源地的土壤滋养了他对戏曲的天然热爱。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崇仁中学执教时,便凭借一部《李清照》初露锋芒,得到越剧老一辈艺术家袁雪芬的赏识,得以参加在莫干山举办的全省戏剧剧本创作会,自此正式踏上文坛。
1980 年,张波调至当时的嵊县文化局工作,宿舍被安排在 “越剧之家”,专写越剧剧本,《汉文皇后》就是在这时期写成的。剧本脱稿后,他寄给了时任上海越剧院院长的袁雪芬,袁雪芬看完后,特意将张波叫到上海进行多次修改。在排演《汉文皇后》期间,袁雪芬还把张波借调到上海越剧院参与排戏。
张波先生曾说:“我对笔下的越剧,力求唱词美、音乐美、演员也要美。我像写诗歌那样写戏文、写《汉文皇后》,我把好越剧称为‘诗剧’,我要亲自为她戴上这顶新凤冠。”
1980年张波编剧、嵊县越剧团演出《雍姬怨》剧照
1985年张波编剧、嵊县越剧团演出《汉文皇后》剧照
1987年张波编剧、嵊县越剧团演出《魂断汉宫》剧照
不仅如此,张波还投身影视创作,将越剧的诗意与影视的叙事张力相结合,开创了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范式。他编剧的越剧电视剧《秋瑾》以辛亥女杰秋瑾的生平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与宏大的历史背景,展现了革命者的家国情怀。该剧获十六届飞天奖一等奖、全国 “五个一工程” 奖、鲁迅文艺奖等重要奖项,成为主旋律影视的经典之作。
另一部代表作《马寅初》则聚焦人口学家马寅初的学术人生,通过其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形象,传递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担当。该剧获十八届飞天奖一等奖、全国 “五个一工程” 奖、全国优秀编剧奖,张波凭借对历史人物的深刻诠释,被誉为“黑马剧作家”。1992年张波退休后,创办了杭州华文影视公司,为家乡量身定制拍摄的4集电视剧《民情日记》,2002年在央视播放。 他以笔为剑,将越剧的婉约与历史的厚重熔铸成永恒的艺术经典;他以情为墨,在荧屏与舞台上书写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张波,这位从嵊州走出的剧作家,用一生践行了对艺术的虔诚与对文化的担当。 斯人已逝,但其创作的《汉文皇后》《秋瑾》《马寅初》等作品,将如越剧的悠扬唱腔,永远回荡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 张波老师,一路走好!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