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2月11日,以卫梅朵、马阿顺、张云标为首的男班,演出于升平歌舞。同时以王永春、白玉梅为首的男班演出于新群仙茶园。2月25日起,以紫金香、支维永、筱金钟为首的男班演出于绮云茶罗,出现三班竞演的局面。9月16日,由费翠棠、岩焕亭等组班的男班演出于第一戏院,《新闻报》广告中有“由西门移此烦演绍兴文戏”一语,这是越剧首次出现“绍兴文戏”之称。1922年6月16日,以马潮水、王永春、白玉梅领衔的男班进入大世界游乐场演出,《申报》刊出广告,使用“越郡班绍兴戏剧”名称。8月23日,又改称为“绍兴文戏”。自此,“小歌班”大都以“绍兴文戏”相称。此起,越剧史上称“绍兴文戏”时期。
“绍兴文戏”得名是与绍兴大班多演武戏对应而出。一是嵊县(现嵊州市)隶属绍兴府,而绍兴大班的戏,多数为宫围历史戏和武戏。小歌班则很少有武打戏,内容以家庭伦理、儿女爱情,比起大班来文戏较多,冠名文戏自然得体。二是小歌班自身发展所致。原来小歌班是一种清唱艺术,只有尾声拖腔是用人声帮腔。从1921年初建立第一支伴奏乐队后,尾声帮腔以丝弦伴奏,使唱词更文静优雅,小歌班的格调更文雅、清新和柔美。丝弦伴奏之“文”也是当初取“绍兴文戏”名称的依据之一。
“绍兴文戏”时期分绍兴文戏男班阶段和绍兴文戏女班阶段。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