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欢喜落成空,一声兄妹断姻缘。“真是个积世的老婆婆”,原来是出尔反尔被哄骗。张珙、莺莺都好似一盆冰水,从头顶心凉到脚底心。徐玉兰老师曾经讲解过“三个张生的表演”,即:《西厢记》中的张珙、《追鱼》中的张珍、《西园记》中张继华。《西厢记》中的张珙类似张继华,但不同于张继华,虽然都是游学四方,但张珙是历经过人事的,他浪漫,但不渣,她因莺莺的貌而爱上,因月色酬韵,显才呼应,他知道,这一次他需要“志成”了,我相信,即便是老夫人不当众许婚,他也会挺身而出,因为老夫人许婚了,这对于张珙来说,他更加有了一份爱的砝码,这灭寇有功,这两般功劳,只因他张珙胸中有胜似百万的那一位美人儿崔莺莺。他的酸腐来自于他的得意,他不迂腐,他风流,他不呆,他是风雅。我觉得张珙在那一刻是最真实的,他来回顾影,只因他的房中少了一面镜子,他需要仪式感一番,去做出他人生的一次决定,也许他之前可以随心所欲,但这一番张珙是认真的。
徐玉兰先生真是好嗓,她饰演的《西厢记》的张珙,风流飘逸潇洒,当然我最初是先通过徐老师的音色感受,徐派张珙的艺术感染力。徐老师擅长风流潇洒型小生的表演,在《西厢记》中,徐老师唱腔上采用昆曲越剧演唱法,完全是另一种徐派风格,与《北地王》《红楼梦》等与众不同。
早在1952年徐玉兰先生领衔的中央军委总政文工团越剧队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徐玉兰先生代表就演出《西厢记》,荣获剧本和演员各一等奖。1992年拍摄《徐玉兰艺术集锦》,徐先生也收录了《西厢记》选场,在那一次拍摄中,饰演莺莺的是傅全香先生,她为袁雪芬的崔莺莺配像,这真是四季春科班师姐妹在《西厢记》中完美组合,这也许只有《西厢记》,也是徐玉兰先生的缘媒吧。
1955年徐玉兰为出国访问演出认真排练《西厢记》
虽然袁老师说过,“赖婚”一场,唱词较散,不够集中,但丝毫不影响我的喜欢。
我在想,为什么我当初只听袁老师的声音和唱腔,就能无限想象崔莺莺的绝世美艳,就能呈现一副赖婚场景画面?虽然袁老师不止一次谦虚地说,她当时演莺莺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人物年龄有距离,虽然嗓音不够呖呖莺声,但丝毫没有违和感,我坚信,这就是崔莺莺。少女和美丽,更多应该是一种气质。通过袁老师的演唱,把张珙的泄气,把老夫人的强势,把红娘的无奈,把自己的怨,整个场景就如同一副画卷展现在听众眼前。通过声音、声腔来塑造人物,这是袁雪芬她们这一代艺术家对剧种的熟透,对自己剧种的动机创造的一种相当清醒主观意识,对主题,对音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把握剧本整体性的结构和节奏的综合能力。听中青年演员的作品,我只是感受到了音色上的确美了,但深度呢?厚度呢?理解度呢?但之所以老一辈们的作品被称之为经典,贵在她们很完美地把理解和实践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声腔和角色,演唱的气息和表演的节奏,已经完全达到了我就是人物厚度,在那一刻,人物就是我的高度和深度,她们的演唱会在人的心中留下思索,留下遐想,甚至是烙印,是一种值得去反复回味的记忆。
手机:13056607122
电话:0575-83066997
地址: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